艾條是用棉紙包裹艾絨制成的圓柱形長卷。艾條長度范圍在0.2cm~30cm之間(長度小于80mm的艾條,可稱艾柱、艾段),直徑范圍在0.4cm~5cm之間。其中,常見的長度是20cm,直徑是1.8cm。艾條分為清艾條、純艾條、藥艾條等。
艾條使用簡便,不起泡,不發瘡,無痛苦,患者還可以自灸,故現代臨床應用更為廣泛。
艾柱通常應用于隨行灸(即隨身灸)、關節灸器、單柱雙柱灸器、火龍罐這些灸器內的,當然也可以把艾條掰斷成兩厘米多當做艾柱用的。艾柱可以做隔姜灸或者隔物灸的,也比較方便。
艾條灸(懸灸)、太乙神針、雷火神針。那么使用艾條具體有哪些方法呢?下面自動卷條機小編就來為大家簡單的介紹一下吧!
一、艾條灸
是取純潔細致柔軟的艾絨24克,平鋪在26厘米長、20厘米寬的細草紙上,將其卷成直徑l.5厘米圓柱形的艾卷,要求卷緊,外裹以質地柔軟疏松而又堅韌的桑皮紙,用膠水或漿糊封口而成。
也有每條艾絨中滲入肉桂、干姜、丁香、獨活、細辛、白芷、雄黃各等分的細末6克,則成為藥條。施灸的方法分溫文灸和雀啄灸。
二、溫文灸
施灸時將南陽艾條的一端點著,對準應灸的腧穴部位或患處,約距皮膚1.53厘米左右,進行熏烤。
熏烤使患者部分有溫熱感而無灼痛為宜,一般每處灸57分鐘,至皮膚紅暈為度。關于暈厥、部分感覺遲鈍的患者,醫者可將中、食二指分隔,置于施灸部位的兩邊,這樣可以經過醫者手指的感覺來測知患者部分的受熱程度,以便隨時調節施灸的距離和避免燙壞。
三、雀啄灸
施灸時,將艾條點著的一端與施灸部位的皮膚并不固定在一定距離,而是像鳥雀啄食相同,一上一下活動地施灸。別的也可均勻地上、下或向左右方向移動或作重復地施轉施灸。
四、回旋灸
距皮膚1.53厘米左右,使用艾條條在皮膚上做順時針或逆時針滾動。